11月软泡产业链涨跌互现,环氧丙烷、软泡聚醚环比上涨,TDI环比下跌。国内环氧丙烷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月均较10月份小幅上升;软泡聚醚市场先涨后跌;TDI市场偏弱震荡,整体价格重心窄幅下跌。
数据来源:金联创
11月市场回顾
环氧丙烷:11月国内环氧丙烷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月均较10月份小幅上升。11月上旬,国内环氧丙烷价格稳步上推,主要因为连云港大型装置卫星化学停车检修,叠加扬农瑞恒低负荷运行,华东地区现货供应收紧,下游及终端恐涨心态下,适量刚需补货,支撑环氧丙烷价格稳步上推;中旬,因下游处于传统需求淡季下,适量补货后回归耗库状态,下游新单持续清淡下,追高情绪不情,陆续减量跟采环氧丙烷,供方出货转弱,山东代表工厂库存累积明显,价格承压下调跌至相对低位,下游适度择低补货,支撑环氧丙烷价格小幅反弹;下旬,环氧丙烷市场弱势运行,山东代表工厂库存压力并未实质缓解,库存高位下,叠加需求端跟进较弱,价格宽幅走跌,刷新年度新低,下游择低加量补货,气氛好转,但新单成交较为一般,环氧丙烷价格筑底后小幅上涨后趋稳运行。截至11月29日,华北及山东地区环氧丙烷主流现金出厂商谈8420-8440元/吨。
软泡聚醚:11月份,国内聚醚市场稳涨跌互现。月初因华东环丙卫星停车,加之山东环丙库存不高,价格走势上调,但,聚醚仅部分工厂新单尚可,整体力度较一般,虽然万华聚醚11月对贸易商打折供应,现货偏紧,但供大于求局面仍存,接着在需求不断走弱下,价格逐渐下滑,聚醚让利空间增加,在弱势下聚醚接单有所改善,但体量仍有限,不过环丙出货增量,价格小幅上行。之后因聚醚需求持续低迷,万华环氧乙烷故障导致聚醚装置降幅,从而影响了本来万华外采环丙的体量,并且需求不断清淡,价格走势逐渐下滑,聚醚跟随环丙小跌,实单商谈出货中,接着下游询盘热度提升,聚醚部分订单增量,环丙出货也有改善,成本走强运行,可聚醚区间运行为主,跟涨动力不佳,软泡暂无利润可言,市场观望情绪增加。截至11月29日,山东、华北及东北地区的软泡聚醚散水现金出厂参考价格8450-8500元/吨。
TDI:11月国内TDI市场偏弱震荡,整体价格重心窄幅下跌。月初,供应面利好消息集中释放,包括山东大厂装置降负、福建装置短停后重启、科思创封盘后上调以及某大厂发货缓慢等,在供方强烈挺市意向下市场小幅向上调整,但由于下游新单跟进积极性较弱,市场迅速进入观望状态,价格区间整理运行。上旬左右,由于下游观望待跌,加上部分工厂发货缓慢状态有所缓解,业者出货承压下窄幅让利出货,市场价格重心开始松动,但由于工厂支撑意向不改,成本压力下业者大幅让利未出现,市场下调空间有限。月下旬,部分工厂发货缓慢,因供方支撑与下游需求弱势同存,供需矛盾持续下,市场维持窄幅震荡为主,整体交投平淡。截至11月29日,国产货参考12700-12800元/吨,上海货参考12800-13000元/吨。
12月市场展望
环氧丙烷:预计12月环氧丙烷市场价格低位震荡,月均较11月份出现明显下滑。供应端,随着泰兴怡达、卫星化学、扬农瑞恒环氧丙烷装置先后恢复,预计华东地区环氧丙烷现货供应压力逐渐加大,山东地区滨化二期、万华蓬莱一期计划开车,预计实质商品量暂无增加,多心态方面的利空,因此12月份环氧丙烷供应呈现华东增加、山东心态利空的状态;需求端,传统需求淡季下,出口订单亦较为平淡,12月份预计下游内外贸支撑均一般,仍保持波段性逢低补货为主,力度及持续度均弱,对环氧丙烷采购量同样保持择低波段跟进;成本端,环氧丙烷价格低位区间震荡,多工艺成本支撑存在,给予一定的托底作用,或在原料大涨大跌时适时支撑市场,其他时间预计支撑不足。整体来看,12月份供应量稳中增加,下游少量刚需为主,成本适时支撑,山东地区出厂价格预计保持8300-8450元/吨区间波动,月均8380元/吨左右,华东地区送到价格预计保持在8500-8700元/吨左右区间波动,月均8600元/吨左右。
软泡聚醚:12月份,国内聚醚市场或小幅走低。供应:目前聚醚供应较充裕,万华聚醚月底前或有产品产出,外售或在明年一季度,华东虹威化工仍在试产中,具体情况仍待关注。上旬聚醚或有一波刚需补货情况,但整体力度或一般,中旬受华东卫星开车预期,在供应增量下,聚醚需求又持续清淡,成本或不断下探,聚醚则宽幅商谈出货,不管是环丙还是聚醚,预计下旬或都有刷新低价预期,临近年底,需求或难有明显改观,金联创预计,下月聚醚或震荡偏弱,价格或偏低于11月。
TDI:预计12月国内TDI市场偏强后震荡。TDI工厂支撑心态不改,利好政策继续释放,且当前价格位于年内偏低点,临近部分工厂理论成本,成本支撑下市场价格继续下行存阻力。但下游需求同样难言乐观,暂难见下游集中囤货现象,多维持随采随用。供需面矛盾下,预计短期国内TDI市场下跌阻力较大,但大幅上涨同样艰难,而贸易商多随行就市,跟随工厂政策为主。预计下月市场小幅偏强后区间内震荡为主,仍需关注下游新单跟进及工厂量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