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弱需求”遇上“高供应”,这是淡季行情下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截至稿前,国内厂家库存处于累积阶段,部分企业库存压力明显上升,无利好消息支撑,POM市场继续承压。
库存累积
核心因素在于需求端持续疲软,下游行业不景气以及出口订单减少。POM最大的应用领域是汽车、电子电器、日用消费品(如拉链、滑轮)、工业机械等。当前宏观经济承压,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乏力。这些下游企业订单减少,对POM的采购需求自然下降,多以刚需小单为主,缺乏囤货意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也影响了国内以出口为导向的下游加工企业,进一步减少了对POM的需求。
市场承压
数据来源:金联创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和争夺有限的订单,各厂家前期的“降价促销”带来一定的效果:厂家库存转移为社会库存。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价格战”成为常态,导致POM价格一路走低,不断探底。企业利润大幅压缩,POM的主要原材料是甲醇。虽然甲醇价格也有波动,但POM价格的下跌速度远远快于成本端的变化,导致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甚至面临亏损困境。在“蛋糕”变小的情况下,各家厂商为了生存,竞争愈发激烈。拥有成本优势、技术优势或客户粘性强的龙头企业尚能维持,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则异常困难。无论是生产厂家、贸易商还是下游用户,普遍对后市看空。下游用户买涨不买跌,采购更加谨慎,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上游的销售困难和库存累积,形成一个负反馈循环。
压力何时能缓解?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金联创
市场能否好转,关键在于“供需关系”能否重新平衡。短期来看,压力仍将持续,除非有大规模的、集中的厂家停产检修计划来主动缩减供应,否则高库存状态难以快速缓解。需求的复苏更需要看宏观经济的回暖程度和下游刺激政策的落地效果,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中长期来看,待现有库存逐步消化后,市场有望进入一个缓慢的再平衡过程。
总结来说,国内POM行业正处于周期性的低谷期。其解决之道在于等待需求的自然复苏和供应端的主动调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下游用户来说,现在是一个买方市场,可以货比三家,争取更优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但也要注意供应商的稳定性,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