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视点 - 详情

2024年中国丙烯行业大事记

2024-11-29 18:16:49

1.PDH 成为中国丙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

2024年截止11月,新增PDH产能425万吨/年,PDH新增产能占新增总产能的75%以上,剔除齐翔腾达因技改而带来的工艺调整后,中国PDH产能达2067万吨/年,产能占比达30.01%,超蒸汽裂解占比2.24个百分点,中国丙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包含混烷脱氢在内的脱氢工艺占比达32.50%。

2.《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烯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影响未来煤/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建。煤化工两高的特性制约了其发展空间,未来煤/甲醇制烯烃项目相对有限,未来拟在建的煤制烯烃项目多采用新一代的技术工艺结合绿色环保设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推动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表现在新产能投建和旧产能淘汰方面。《行动方案》规定也对乙烯新建装置规模提出了具体要求,项目审批难度升级。严禁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推动30万吨/年及以下石脑油裂解产能,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持续推动烯烃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吉林石化、抚顺石化等已步入改造提升阶段。

3.中国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台湾地区丙烯关税减让

台湾地区单方面对大陆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违反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丙烯等12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关税减让。

中国台湾代表性的丙烯生厂商为台湾中油和台塑。而往年由中国台湾进口的丙烯大部分用于位于宁波台塑下游聚丙烯及丙烯酸及酯生产。近年来中国丙烯进口量呈现回落趋势,同时由中国台湾进口丙烯的占比也逐步回落。随着宁波台塑60万吨/年PDH装置顺利投产,下游需求转化为国内,今年仅6月由中国台湾进口丙烯0.71万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丙烯供应不断增加,国内丙烯已经顺利出口至中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开丙烯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4.内蒙古宝丰——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烯烃项目投产

内蒙古宝丰以煤替代石油、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建设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厂,项目一期为742万吨/年甲醇、150万吨/年聚乙烯、150万吨/年聚丙烯。其中用“风光融合”发绿电制取25亿立方绿氢,用绿氢替代煤炭、石油生产117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色烯烃,是全球率先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规模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开辟了能源化工领域“碳中和”科学发展路径。

宝丰能源内蒙古一期项目通过风光制氢一体化配套项目补入绿氢、绿氧,即用“绿氢”替代原料煤,补入甲醇合成项目装置,可减少工艺系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将副产的氧气作为气化用氧替代燃料煤,补充到气化装置中降低空分装置能耗。该项目核心装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第三代专利工艺技术(简称“DMTO-III技术”),技术原料转化率更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更低。

5.丙烷变乙烷,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装置原料多元化改造

6月11日,万华化学发布公告,将对现有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行原料多元化改造,改造后原料由丙烷变为乙烷。随着丙烷价格持续升高,乙烯装置效益快速下降并出现亏损运行状态,为了提升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万华化学规划实施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原料多元化改造项目。项目在原1#乙烯装置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对乙烯装置进行改造,实现乙烯装置多元化进料。

改造项目实施完成后,万华化学可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大宗原料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进料,确保以乙烯为龙头的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乙烷制乙烯工艺收率更高,物耗及能耗更低,也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

6.齐翔腾达:PDH装置技术改造,完善碳四产业链

3月,齐翔腾达公布了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公司围绕发展愿景、战略目标、战略方向及战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巩固区域优势企业地位,全面夯实基础化工,积极构建“一基两翼”产业体系(碳三碳四基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专用化学品),补强地区产业链缺失,实现与区域资源和产业的耦合发展。

为了完善厂区产业链,优化产品方案,齐翔腾达对其70万吨/年PDH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将现有70万吨/年PDH基础上进行改建,新增C4原料精制单元、C3/C4分离单元、丙烷精制塔。改造后项目原料为丙烷53.63万吨/年、碳四68.95万吨/年,通过采用美国UOP Oleflex工艺,经连续催化再生催化脱氢工艺将丙烷转化成丙烯、碳四转化为异丁烯,技改后丙烯42万吨/年、粗异丁烯53.31万吨/年,氢气2.41万吨/年、正丁烷4.88万吨/年、异丁烷12.45万吨/年。于今年9月下旬完成改造后重启。

7.中国PDH第一套产能置换项目——浙江圆锦新材料

浙江圆锦新材料项目是绍兴历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浙江绍兴三锦石化有限公司和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将搬迁改造现有生产内容,本项目落地后前述2家公司位于现有生产装置全部淘汰,包括1套45万吨/年PDH装置,1套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套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PDH装置于2014年投产,采用UOP工艺。对应的总量转让给浙江圆锦新材料有限公司使用。圆锦新材料规划建设可年产140万吨聚丙烯和150万吨PDH项目,还能新增8万吨工业副产氢,分两期建造。

8.因预期无法达成原预测经济效益  渤海化学60万吨PDH项目变更

8月,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变更PDH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募集资金投资的公告。公司拟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投向进行变更,将变更后的募集资金用于丙烯酸酯和高吸水性树脂新材料项目。包括16万吨/年丙烯酸、3万吨/年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1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4万吨/年冰晶丙烯酸、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装。

公司管理层从募投项目未来投资回报、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以及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充分讨论后认为,受丙烯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迁址建设导致配套成本过高不利于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影响,公司若继续将募集资金投入原募投项目,则建成后公司共有120万吨/年的丙烯产量预计无法达成原预测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已无继续投建的必要。

9.两大石化巨头宣布关闭欧洲装置,欧洲进入落后产能淘汰阶段

2024年,欧洲化工行业延续去年态势,许多公司暂停或永久关闭欧洲工厂,应对欧洲市场的严峻形势。4月10-11日,埃克森美孚和SABIC相继决定关闭各自位于法国和荷兰的蒸汽裂解装置,涉及乙烯总年产能近百万吨、丙烯产能超60万吨。蒸汽裂解的配置与较新的装置相比,较小的规模、欧洲高运营成本以及较高能源价格使其缺乏竞争力。

SABIC 4月10日发布公告,其位于荷兰赫伦的烯烃三厂蒸汽裂解装置将永久关闭,作为即将开始现场检修一部分,烯烃年产能分别为53万吨乙烯和32.5万吨丙烯。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于4月11日表示,计划于2024年关闭位于法国格拉雄翁的蒸汽裂解装置,烯烃年产能分别为乙烯产能42.5万吨、丙烯产能29万吨,相下游产品为聚烯烃。

10.中景石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基地

5月12日,在福清江阴港城经济区中景石化科技园,全球最大单套100万吨/年PDH项目正式投产,在行业内首次实现设备及配件国产化率超99.5%,创造了10个全球、全国首台套设备。中景石化(福建美得石化)一期66万吨/年PDH装置于2021年投产,成为福建投产的首套PDH装置;此次投产的100万吨PDH项目属于二期项目。中景石化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从液化石油气码头、低温罐区到丙烷、丙烯、聚丙烯再到聚丙烯薄膜的完整产业链企业。随着在建的福建万景石化PDH三期项目逐步落地,中景石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