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下旬,亚洲丙烯市场在宏观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和产业链利润分配矛盾带来的博弈中呈现“外稳内弱、僵持震荡”的特征。市场参与者普遍陷入谨慎观望状态,价格层面来看整体波动不大,但供需格局整体趋弱,交投气氛稍显清淡。
区域分化 价格整体趋弱
近期中国主要进口货源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东南亚价格变化不大,国际成本支撑进口价格偏弱,但中国市场来看,供需压力上升,行情表现偏弱。截止25日收盘,山东丙烯市场跌至6550-6600元/吨,周内山东丙烯跌破6600元/吨大关,触及2024年10月以来新低。随着新产能持续释放,中国本土价格持续探底,内外价差扩大,后续也需警惕套利窗口变化。
供需偏宽 产业链盈利弱化
2025年至今,中国新增产能461万吨/年,较去年底增幅达7%附近,国内主产区商品丙烯增量也较为明显。台湾CPC也在罕见的进行着出口招标,也反映出在东北亚地区供需偏宽,同时表现出出口利润一定程度优于内销的结构性矛盾。后续来看,二季度中国仍有部分新产能预期释放,亚洲市场供应压力不减。
需求端来看,难有改观。终端需求复苏缓慢,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压制市场信心,下游聚丙烯与丙烯价差缩至35美元/吨,抑制下游需求表现。上游成本抬升难以向下游传导。近期随着美国政府陆续释放关税政策商谈的信号,且OPEC部分产油国将实施补偿性减产的消息,对油价起到支撑作用,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回升,石脑油及丙烷价格也在逐渐抬升,丙烯主要供应陆续成本压力上升,但向下传导不畅,下游需求疲软持续施压丙烯市场,丙烯产业链盈利表现弱化。
观望主导 业者心态谨慎
伴随着亚洲市场供应不断增加,卖方市场的特点也愈加清晰,低价货源供应充足,下游的采购策略也做出明显的调整,特别在当前宏观政策层面变动较大的背景下,多保持谨慎,低价刚需补库即可。5月来看,中美关税摩擦似是释放出转圜信号,但暂未有明确的国家政策发布,业者对于5月原料供应情况及丙烯行业开工仍保持观望态度,但对需求端的偏弱预期延续,市场进入供应表现不定与需求预期偏弱的观望局面。
展望:缺乏上行驱动 或仍震荡偏弱运行
亚洲丙烯市场短期内受宏观不确定性、成本支撑与供需博弈的制约,价格上行缺乏动力,但下跌空间亦相对有限,结构性矛盾将持续主导市场,关注PDH装置动态、下游补库节奏及新产能实际投产进度。中长期来看,终端需求复苏节奏及新增产能消化能力决定市场方向,若中美关税问题得以解决,需警惕供需矛盾加剧的风险。